广西亚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Fruit Biology

实验室简介


   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研究所现有固定科研人员67人,由果树种质资源学、遗传育种学、分生物学、栽培学等多个学科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人员具有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35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23人,硕士34人,在站及出站博士后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人,广西青年拔尖人才7人,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比近50%,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按照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本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以及各方向学科带头人引领发展责任目标制,设实验室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10名,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4名。内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与日常管理小组两个运行管理部门。


   实验室依托单位先后拥有国家农业农村部平台1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15个(其中首席专家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平台7个,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17个。实验室以柑橘、荔枝、香蕉、葡萄、芒果、火龙果、百香果、菠萝、番荔枝等亚热带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刘宁书记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知名的“果盘子”等指示精神,为广西做大做大做强“果盘子”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验室以育种创新和栽培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为核心,运用果树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为手段,重点开展亚热带果树遗传育种和栽培相关基础研究,重点攻关我区亚热带果树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育种技术水平,探究新品种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背后的分子机理,进一步促进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学、分子遗传学、栽培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广西亚热带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