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柑橘、荔枝、龙眼、香蕉、葡萄、芒果、火龙果、百香果、菠萝、番荔枝等亚热带果树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国家和自治区的战略需求,围绕制约广西水果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评价、育种创新及栽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方向一: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基因发掘 开展种质资源的基因型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构建亚热带果树核心种质库;挖掘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耐贮运、早/晚花、矮秆等优异种质,构建多组学(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数据库,结合GWAS分析、QTL定位、多态性标记开发等方法进行基因精细定位与克隆;开发果树本体遗传转化体系和细胞再生体系,开展优异基因功能鉴定与分析,解析分子遗传基础和调控机理,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创制优异突变株系。 方向二:亚热带果树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研究 综合运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的种质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果树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开发目标性状关联的分子连锁标记或功能标记,构建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创造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耐贮运的果树新品种。 方向三:亚热带果树栽培生理与品质调控 研究亚热带果树从细胞、组织、器官到整体的各个水平在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分化、形态建成及其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研究环境因子调控、化学调控和生物调控等技术手段进行果树光合、花果发育、代谢合成等生长发育的系统调控,重点解析开花调控、花果发育、熟期与环境因子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互作机制;重点研究果实糖酸代谢及积累、果皮色泽以及香气形成等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系统开展亚热带果树主要病毒的鉴定和分子检测技术,研发快速检测方法;优化果树组织培养体系,研发组培苗脱毒技术,建立无病毒健康苗木快速繁育技术体系。 |